一座座巨大的鐵塔矗立在田野中,肩挑著高壓電纜,為千家萬戶輸送著生活中*的電力。其實,這些看上去“威武雄壯”的大個子,也和我們一樣,會受到雪凝、雷電等氣象災害的嚴重影響。
雪凝:不能承受之重
雪凝是南方一種危害較大的冬季氣象災害。在降雪時,倘若近地面氣溫在0℃附近搖擺,便會造成雪花落下后融化成水,在氣溫稍稍下降后又迅速凝結成冰的狀況。它會在物體表面形成一層冰殼。“雪凝這種災害性天氣對電網輸變電設備及生產之所以會產生影響,主要是因為輸電線路在雪凝天氣發生過程中出現覆冰。當覆冰厚度和重量達到一定程度、超出電線及桿塔承受能力時,就會造成桿塔倒塌。”貴州電網公司都勻供電局副總工程師古朝覲解釋說。
2008年初,貴州出現總體50年一遇、中部以東以北局地80年一遇的歷史罕見雪凝災害,全省多地受影響停電,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輸變電設備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,導致停電達12天之久。
2011年,黔南州境內再度出現持續時間突破1961年以來有完整氣象記錄的罕見雪凝天氣。“由于吸取了2008年的經驗教訓,加之有氣象部門提前做出的準確預報,我們在加固桿塔的同時,組織編寫了應急預案,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應對。雖然這次災害大電線積冰直徑達35毫米,在獨山、都勻等地持續時間長達3天,但沒有造成用戶停電。”古朝覲說。如今,黔南州氣象局和都勻供電局已達成合作,針對2013年冬天的雨雪天氣,氣象部門已提出防御意見及建議。
雷電:影響電力生產與輸送
雷電是大自然造就的奇觀,而輸電網絡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。然而這對“本是同根生”的兄弟,卻“相處”得并不友好。雷電災害也是對電網影響大的自然災害之一。
雷電災害對電力生產與輸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:一是導致電網輸變電線路跳閘,二是在雷擊過程中釋放能量,其產生的高溫燒斷輸變電線路,三是損壞瓷瓶、變壓器等設備。都勻電網110千伏的輸變電線路多達4082余條,且其所在地雷電災害多發,每年因雷擊造成的輸變電設備跳閘事件多達幾十次,對電網內電力的正常安全生產和穩定運行造成極大影響。
雷電災害對“單線(單條線路)單變(單只變壓器)”的變電站影響更為突出。在情況下,線路受損后,由于需要一定的恢復時間,會導致輸電線路和變電站停電停運。2013年4月,龍里大草原發生雷擊高壓輸變電線路事故,造成設備受損和停電,附近村民的3匹馬也被雷電擊致死。
在防雷領域,氣象部門的防雷專題天氣預測預報和預警提示,為電力企業合理安排電網調度方式、提前做好電網危險分析和評估、安排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。例如,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雷電災害預報預警信息,一旦出現因雷擊導致輸變電跳閘現象,電力企業將會立即組織力量排查、彌補修復。在黔南州,氣象部門開展了對雷擊點進行定位的課題研究,解決了過去查找雷擊點費時費力的問題。從縮短故障點查找時間為出發點,以前要花3天以上才能查找清楚的雷擊點,現在1天以內就可以找到,提升了維修效率。
隨著經濟社會發展,電網不斷擴大,輸電線路的覆蓋面不斷擴大,雪凝、雷電等災害性天氣對輸變電生產的侵擾也隨之增大。氣象和電力專家在技術層面將加強合作,進一步探索電網安全穩定防控技術。氣象部門為電力企業所提供的預測、預報、預警fu務,將對確保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起到重要作用。